联系人:张经理
手机:15930759999
电话:0312-6262009
传真:0312-6262008
地址:河北蠡县工业园南区香地路1号
1、做完碳源的选择后,做碳源的浓度。氮源同上,但是有的发酵培养基,复合氮源同样需要正交优化。无机盐的优化,一般是直接正交优化。生长因子同上。优化完以上因素,一般做碳氮比。至于为什么Z后优化,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摩尔数比值,不是只有碳源与氮源含有氮元素与碳元素,因此选择Z后优化。
2、一般属于营养条件优化。培养温度、时间、pH,接种量,属于培养条件,直接用单因素试验优化。选取显著因素,一般是指优化此因素后,产物含量相比没优化此因素前有明显上升,由于优化因素比较多,可能会有四到五个相对显著因素,建议先对这四到五个显著因素正交,进行方差分析,分析其显著性,而后就其方差分析得到的三个相对显著因素,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即可。
3、在设计培养基配比时,还应考虑避免培养基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,如蛋白胨、酵母膏中含有磷酸盐时,会与培养基中钙或镁离子在加热时发生沉淀作用;在高温下,还原糖也会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相互作用而产生褐色物质。微生物的发酵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,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。
广义上说,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,均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。各种微生物均有其生长繁殖的Z适pH,细菌为7.0~8.0,放线菌为7.5~8.5,酵母为3.8~6.0,霉菌为4.0~5.8。对于具体的微生物菌种,都有各自的特定的Z适pH范围,有时会大大突破上述界限。
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,会产生能够引起培养基的pH改变的代谢产物,尤其是不少微生物有很强的产酸能力,如不适当地加以调节,就会抑制甚至于杀死其自身。在设计培养基时,要考虑培养基的pH调节能力。一般应加入缓冲液或CaCO3,使培养基的pH稳定。